《除法的初步认识》教学反思

时间:2023-03-06 01:40:54
《除法的初步认识》教学反思

《除法的初步认识》教学反思

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,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,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,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《除法的初步认识》教学反思,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《除法的初步认识》教学反思1

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《森林里的故事》的内容,它是除法学习的起始部分,是以分东西作为感性支柱的。所以本堂课的特点之一就是充分让学生动手分东西,体会什么是平均分,感受分东西带来的快乐。

一、动手操作,体会平均分

在学习第一个红点时,我出示了书中的那幅情境图,让学生观察思考:两只大熊猫分10个竹笋,应该分几份?怎样分?然后让学生动手分竹笋。本来想学生会有多种不同的分法,如:分成4个和6个,分成3个和7个等,没有想到全班同学竟全都分成了每只大熊猫分5个竹笋,让我感到很被动。然后我又通过把10个竹笋公平地分给5个大熊猫,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到每份分得同样多,叫做平均分。让学生动手操作,体会平均分的含义,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。在学生明白了什么是平均分以后,在后面的这几个环节中,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,明白平均分的分法也是多样的。同时,运用小组合作等学习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。既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,又是对学生运用知识的提高与升华。

二、情境串的教学

将数学问题像串冰糖葫芦一样围绕着森林聚会串成串。在整个学习过程中,我一共安排了以下活动,有熊猫 ……此处隐藏13083个字……后的除法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

《除法的初步认识》教学反思15

“除法的初步认识”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,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。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,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,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。

二年级的小学生,喜欢动手是他们的天性,具体形象思维是他们认知的特点。数学活动中的操作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,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体验、理解数学的知识。比如通过学生分小棒来理解“平均分”,这样做学生既动手又动脑,在操作中探索规律,建立概念,这样将兴趣激发,思维训练,能力培养融为一体,使知识充满内在活力,充分为学生提供体验经历探索的过程,并敢于把自己想法、做法展现给大家。因此,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: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(实物卡片),明确“平均分”的含义,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、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。通过实际操作,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。

本节课有较多的不足:

1、对练习题的正确处理。因此在教学例题后,如果觉得是学生难以把握住的要拿出来先讲,而不是在学生出现问题了再拿出来讲,这样时间就浪费了。

2、要充分让学生说。不会说要领着说,再放开让学生自己说,让学生在说的时候理会计算的过程。并且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。

3、教师的激情是带动学生热情的关键。将教师的激情、活力与教材的情感因素相结合,以情动情,让学生饱含着热情去学习。而我这一点做的是远远不够的。

4、对生成的课程资源没有充分的利用,如像在课中一学生对16除以4等于4读成16除号4等于4,没能够抓住这个时机说明除法算式的读法。本人的随机应变能力不够,有待加强。

《《除法的初步认识》教学反思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