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自然的文字》教学反思

时间:2023-06-14 07:04:54
《大自然的文字》教学反思

《大自然的文字》教学反思

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,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,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,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《大自然的文字》教学反思,欢迎大家分享。

《大自然的文字》教学反思1

《大自然的文字》是一篇科普小品文,引导学生理解大自然的文字,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,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是本课教学的重点,也是难点。但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,只是透过课文掌握了几种大自然的语言还不够。

因此,在交流时我首先通过课件形象的展示,让学生真正弄懂星座和云,以及石头所代表的意义。然后,又通过出示画面和一些谚语丰富学生的知识,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大自然的文字。在课的最后,我引导孩子们进行了拓展延伸,除了书上列举的这些大自然的文字,在大自然这本书上,还有哪些文字呢?学生据自己收集的资料纷纷补充:天上鱼鳞斑,晒谷不用翻;天上钩钩云,地上雨淋淋;朝霞不出门,晚霞行千里;蚂蚁搬家蛇过道,明天必有大雨到;乌龟背冒汗,出门带雨伞……

我认为适度的拓展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,丰富了学生的想象,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,使得科普小品文教学不再枯燥。

《大自然的文字》教学反思2

《大自然的文字》是一篇科普小品文,由于作者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深奥的科学知识通俗化、大众化,适合学生阅读和理解,所以浅显的内容学生一看就明白。但科普性文章的重点应是弄清楚相关的科普知识。北京路小学的孩子们的 ……此处隐藏11803个字……的几个比喻和拟人句式,其它的都是娓娓到来,波澜不惊。而这两种修辞都是学生十分熟悉的知识点,于是我决定把学习课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,由他们去发现课文中的亮点,然后在交流评读。

对于大自然语言的理解,我也做了一番思考。书上例举了星星、云、石灰石、花岗石四种“语言”,都属于“无生命物质”,而动物和植物呢?他们也同样属于自然啊,应该不能少;书上的“语言”揭示的都是自然现象,人文的呢?联想到我们曾经学过的《生命桥》、《天鹅的故事》,何尝不也是大自然的启示?所以我决定了拓展的方式。形式上采用写诗的方式,内容上分两个阶段,上半部分是揭示自然的,下半部分关注人文的,这样也能使主题得到升华。同时我还安排了写话训练,目的是想突出课堂效率,读写结合,突出工具特性。

另外,导入我也花了心思,从苏轼的《惠崇春江晓景》入手,从读字开始,学完本文再读出内容所描述的大自然的语言,想达到的目的是:让学生明白大自然的语言无处不在,蕴涵在种种细微处。

应该说对我这堂课的设计,自己还是比较有信心的,考虑的比较周全。上课的过程中,我基本上表达了自己的意图,问题在于课堂节奏的把握上。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时间长了些,导致拓展时间紧张,所以我拖堂了,我当时的想法是:我一定要把这堂课上完,暂时忘记这是赛课吧!也很感谢校长和评委能一直把课听完。

结束后和本年级组的老师交流,同时自己反思,得出以下教训:

1、课堂语言不够精练、流畅。

2、课堂控制能力要进一步加强,主动调节课堂的节奏。

3、提高课堂感染力,情绪上还要进一步锤炼。

一次上课就是一次锻炼的机会,我希望能在下次公开课上有好的发挥,我会更加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能力,为自己加油!

《《大自然的文字》教学反思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